在战争时期,群众路线一直以来都是我党斗争的三大秘籍之一,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真实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毛主席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因此,中共自成立以来,就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基。在新时期下,党中央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并依据具体状况的变化,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新的部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围绕维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拓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2]。在颁布了转变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之后,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需要在全国拓展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一次彰显中央全方位落实“八项规定”决心。党中央这一重大策略决策,是党的生命力所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备要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怎么样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需要,通过行之好办法和手段,践行新时期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干部管理团队,推进科学进步,并一直维持与师生职员的血肉联系,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高职院校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程度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基本内涵是:所有为了群众,所有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大家党不同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3]。当代高职院校是党员干部的聚集地,拥有着较多的教师与学生党员。因此,高职院校也同样面临着群众路线的问题。伴随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内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家愈来愈看重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国内的高等教育渐渐从以往的精英式教育转变成为当下的大众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如教育公平、教育行政化、学术腐败、人才培养等很多问题渐渐成为各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2 践行群众路线,建设高职院校干部管理团队的办法与举措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广泛听取师买卖见、服务师生职员需要、推进高职院校科学进步、办人民认可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经过持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路线“三个三”工作法。
2.1 以“照镜正衣”为办法,切实提高“三加大”
加大群众看法意识。在高职院校管理中,普通师生是“臣民”还是学校“主人”的群众看法至关要紧,在拓展群众路线活动时,要明确认识到师生职员才是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才是学校“主人”的群众看法。因此,在实质工作中,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深入基层,认真倾听师买卖见,准时知道群众呼声,开辟多种途径,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借助学院校报、校园网、OA办公系统、校园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政、工、团与各学团组织有哪些用途,准时宣传党的群众路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政策,宣传活动中的重点工作和典型案例,打造了与广大师生职员之间的建议反馈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准时、准确地反馈,并与师生职员增进了感情。
加大学习教育环节。扎实拓展学习教育,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看法的势必需要。学院通过拟定《学习教育工作策略》、《学习教育工作时间表》、《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规范》等具体推行手段,明确了学习时间、学习技巧、学习内容和检查方法,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同时,采集中央和市委关于深入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紧文件和要紧会议精神,制作了《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汇编》手册,指导全院党员干部拓展学习。在寒暑假期间,干部管理团队克服假期的不利原因,学院党委中心组坚持领导班子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中层干部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全体党员由所在支部组织每月拓展一次集中学习,确保常识的更新和学习的效果。
加大批评与自我批评。高职院校的管理干部通过整风精神坚持拓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使学院管理干部对照党章、廉政准则、中央需要、优良传统、正反典型、群众建议“六面镜子”,对照中央、市委列举的“四风”问题具体表现及相关需求,对照“十查摆、十整改”正风肃纪专项工作需要,对照在师生职员中征求到的建议建议,逐一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学院党委书记亲自抓中层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写作,认真批改每份材料,每位中层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均经过多次修改方确定最后稿,并需要每年都要召开优质的民主生活会和中层干部组织生活会。
2.2 以洗澡排毒为方法,严格履行“三严禁”
严禁铺张浪费。为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规定,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省,学院党委拟定了《学院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省的规定》,修改健全了《学院节省能源管理推行方法》,明确勤俭节省、效能优先的原则,严格控制总量;细化《学院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使公费出国培训、学习、交流有些放矢;拟定《学院公务用车管理方法》;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对各类办公用房用状况进行摸底,统一调整,优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同时,严格控制会议数目,提升会议实效,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需要开的会议要开短会、讲短话,不要让基层的同志疲于应对,真的让师生职员感觉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实成就。 严禁腐败滋生。学院以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方位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控制腐败现象。比如,当接到市教育两委《关于拓展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父母礼品礼金专项检查的公告》和《关于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父母礼品礼金的规定》后,学院党委将拓展好此次专项检查工作作为落实拓展群众路线活动的要紧内容,大力加大宣传教育,在校园网站主页全文刊登了市教育两委《规定》需要,通过电子显示屏在学生宿舍、饭店和办公楼等师生活动密集场合滚动播出了《教师廉洁从教“五个严禁”》,确保了在学院、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全覆盖、全知道。同时,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均签订了《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父母礼品礼金责任书》,全院教员工工签订了《学院拒绝收受学生及父母礼品礼金承诺书》,有力的确保了此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手段到位,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学院事业健康进步装修网。
严禁学术不端。在国内高等教育所暴露出来的诚信问题中,学术不端可谓首当其冲。教师的营业额多少、职称的晋升、职位的提拔等,直接与论文发表状况、科研项目和成就息息有关,而高职院校的学术不端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师德师风形象和学校将来的进步大计。因此,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拓展,学院愈加看重每年一次的师德建设座谈会,加大好师风师德的建设和宣传力度,提升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的诚信意识,并准时打造学术失信惩治规范,加大惩治和预防高职院校学术失信,干部管理团队更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治校。
2.3 以治病救人为目的,认真做好“三落实”
落实各项规章规范。学院秉承“一分布置、九分落实”的理念,加大规范公开、宣传、督促和检查,将每项规定一条条兑现、一项项落实,逐条研究细化工作手段,逐条确定落实部门和责任人,决不可以敷衍应对,决不可以虎头蛇尾,推进各项规范真的落到实处。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层干部管理问题,学院通过严格拟定选拔任(聘)用条件、引入免职离职降职规范、加大纪律约束与监督、加强教育与培养力度、革新考核奖惩办法等方法,更为严格规范中层干部管理。《学院中层干部考核管理方法》等有关规范的颁布和落实使得学院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大,为学院进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落实监督检查环节。监督检查环节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动力支持,群众监督功能是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保证。要依据民意判断成效,通过活动成效建章立制。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规范实行的力度和透明度。
在建章立制过程中,学院着手打造了《学院规范落实监督检查方法》,加大规范公开,通过各种形式通报规范建设状况。狠抓规范落实,充分发挥规范的根本性用途,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实行各项规范,提升规范实行力。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通过自查、抽查、督查等方法准时发现规范实行中的问题。畅通互联网、信访、电话等监督途径,同意群众监督。把规范实行状况纳入到学院干部管理团队的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之中,切实维护规范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规范规定的进行严肃处置。同时,还拟定了《学院事故责任联动追究规范》,本着哪个主管哪个负责的原则,对出现的责任事故,除按规定处置直接责任人外,对责任人所在部门的部门领导及分管该部门工作的院领导实行责任联动追究。如此就可以有效的维护学院规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进改进作风的正常的状态、长效化。
落实为民服务理念。高等职业院校的民就是广大师生职员,要贴近和服务师生,一直把解决师生民生问题贯穿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一直树立爱生情怀,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理顺交流途径,准时倾听他们的诉求,使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学院要贯彻落实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理念,就需要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层次为目的,立足服务教师和学生的“两服务”,达成教育实践活动与学院平时工作有机融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用途,发挥好干部管理团队的效能,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组织师生的能力,求真务实、服务师生的能力,解决矛盾、感召师生的能力,畅通途径、交流师生的能力。学院要依据工作重点和师生职员关注的热门难题问题进行专项调查,为决策提供依据;坚持听课规范,知道教学状况,促进教学工作;实行好部门联系点规范,帮助部门解决实质困难和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探索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要时刻结合高职院校进步实质,扎实有效拓展各项具体工作,提高干部团队管理水平,不断落实为民服务的理念和内涵,进而有力的推进高职院校干部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坚持探索和实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的干部管理者切实将群众情缘扎根在基层,扎根于心中。